御驾走的时候,秋老虎横行,胤祉携众臣只送到了城门口,御驾回京时,秋高气,天气不冷不热,再加上思儿心切,因此跑到二十里外去接人。 胤祉做好了被训斥的准备,老爷子这一次这么快就回京,多少有他的一部分‘功劳’。 训斥没等到,皇阿玛大概是想在群臣面前给他留个面子,不想当着众人的面训斥他,而是直接让他跟着回,在乾清召见他。 行吧,御驾接着往前走,胤祉不能去马车上见皇阿玛,但不妨碍他去找额娘和儿子。 舟车劳顿,但额娘瞧着却是神采奕奕,比先前在里的时候还有神头。 “看来额娘此行玩得不错,瞧着年轻了好几岁。” 荣贵妃早已过了在意年龄的时候,更何况称赞她的还是自己儿子,当额娘的看着自家孩子好,当儿子的也都瞧着自家额娘好,水分太大,不能当真。 不过此去草原,倒真让她长见识了。 “塔娜、别楚克和纳都托我向你问好,她们如今在草原上都过得不错,尤其是塔娜,她太厉害了,那些蒙古福晋们都对她很是尊重。” 不是那种浮于表面做样子的尊重,而是带了几分敬意的尊重,甚至有些巴着塔娜。 她也是有女儿的,自己的女儿免了抚蒙,但还有别的公主嫁去了草原,让人担心。 可是如今好了,塔娜这些抚蒙的公主们和以前那些公主不同了,不会在无声无息死在草原上了。 “中还有五位未曾出嫁的公主,能留在京城不抚蒙的到底是少数,塔娜跟我商议了,给公主们再加几门课程,绣花作画在草原上不顶用,骑马、管家、看账册这些才是最实用的东西。” “等回到里,我便去承乾找皇贵妃商议具体的章程,不说个个都教成塔娜,但真嫁去了草原,也得都能立得起来不被欺负才行,你觉得如何?” 胤祉觉得:“甚好,甚好!” 瞧额娘如今的神采,便知此事甚好,额娘在中无事可做,哪怕可以打叶子牌、听书、养猫打发时间,但做这些事情带来的成就有限,额娘能开拓一份事业做,还能帮一帮中的几个妹妹,好的不能再好了。 “五妹妹和六妹妹都已经到了要出嫁的年纪,若非这几年朝中动不安,可能赐婚的旨意就已经下来了,八妹妹和十妹妹没有生母照看,十三如今又被皇阿玛厌弃,抚蒙是必然的,九妹妹的生母袁贵人不得宠,怕是将来也逃不了抚蒙,确实该给这五位妹妹好好上上课了。” “不过这事儿,儿子也有些想法,您先别跟皇贵妃提,过几我带老四和老五去,咱们再一起去找皇贵妃娘娘商议。” 既然要树榜样,那就不应该少了皇室,皇权至上的年代,皇室的人带头会比普通的贵女效果更好。 父母都是了解孩子的,康熙都被老三搞事情的频率和强度得没脾气了,荣贵妃这个当额娘的,自然也对儿子搞事情的能力有数。 她和皇贵妃来办这件事,只能是教养五位公主,但儿子也掺和进来,就绝不可能只是五位公主的事儿了。 想想还动的,荣贵妃忍不住问道:“先跟额娘说说,你有什么打算?” 是打算专门建个学校,让贵女们甚至普通的百姓之女都来陪读?还是打算请哪位致仕的老大人来教公主? 胤祉陪着额娘聊了两刻钟,眼看就快要到城门口了,才赶紧告退,额娘他是见着了,儿子可还没见呢。 阿玛见儿子,两眼泪汪汪。 一个月不见,弘晴瞧着就比离京时瘦了。 胤祉直接将小孩抱起来颠了颠,轻倒是没轻,大概是长个了。 “家里准备了你吃的蛋糕,还有从南边送来的新鲜香蕉和火龙果,你额娘不知道听谁说‘上马饺子,下马面’,从前几就开始跟着家里的大师傅学擀面,待会儿到了家里头,不管好不好吃都得说好吃知道了吗?” 宝音就是太实在了,一片慈母心,说要亲自下厨给儿子做面,那就把除了烧火以外的事儿包了,和面、擀面、做浇头都自个儿亲自来,连调料的用量都亲自把控。 这几他也尝了,总体有进步,也不难吃,只是跟膳房师傅们做的比起来,差的不是一星半点。 尤其宝音不光给儿子准备了自己做的面,还准备了儿子喜吃的蛋糕、栗子糕、豆沙卷、香蕉、火龙果……到时候对比简直不要太明显。 弘晴赖在阿玛怀里不肯下来,直接用两条小胳膊揽住阿玛的脖子,轻轻点了点头:“额娘做的面肯定最好吃。” “是不是在外头想家了,想阿玛额娘了,想妹妹了?”胤祉轻轻拍打着弘晴的后背,小家伙刚刚说话的声音都带着哭腔。 “想,我早就想回来了。”弘晴声音闷闷的,“我在路上想家都想哭了,不止是我,弘昱哥、弘昇哥、还有弘晖哥都哭了。” 胤祉愣了愣,儿子和弘晖北巡都没有父母陪在身边,想家正常,弘昇虽然有老五陪着,可老五媳妇没跟着去,孩子想娘想哭了也正常。 但大哥大嫂可是都去了,弘昱有父母陪着,再加上这孩子虽然看着文静,实际上却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淘气包,格上妥妥的随了大哥,怎么也哭了。 他还以为弘昱跟着大哥这回得在草原上玩儿疯了呢。 “阿玛和额娘也想你,我们还给你写信了,你收到了吗?” “嗯。”弘晴了鼻子,“收到了,上面还有妹妹的手印。” 他就是在看信的时候哭的,他一哭,几个哥哥也哭了。 胤祉抱着儿子在马车上轻轻晃动,像哄一岁大的女儿似的,弘晴平时古灵怪,第一天上幼儿园的时候都没哭,还能帮着老师哄其他小孩,学业上也一直没让人过心,他还以为有额娘和十弟他们陪着弘晴,小家伙不会很想家的。 弘晴有一肚子话想跟阿玛说,说他看到了二姑姑画上的草原,说他和弘晖哥约好了要做同班同学……他最想说的还是这一路受的委屈。 他被皇祖父当着几个哥哥和谙达的面打了股,他每卯时就要起,他读书读的嗓子都哑了,皇祖父不听他们讲道理,也不让他们出去玩儿,还不让他跟着皇祖母回去…… 委屈巴巴的弘晴,等要下马车的时候就又是小男子汉了,杆笔直,表情严肃认真,不是黏着阿玛的小受气包了。 胤祉将儿子送回府,来不及陪儿用膳,便匆匆赶往里去见皇阿玛。 皇阿玛此次肯定气得不轻,他有理由怀疑,儿子的股之所以挨了巴掌就是被他牵连的。 要知道皇阿玛虽然会罚成年儿子打板子,可他们小的时候都没挨过打,那时候皇子犯错,挨打的都是旁人。 乾清里,胤祉面对的不是皇阿玛的训斥,皇阿玛把他召来问的也不是朝政,而是……他儿子。 “朕打算把弘晴放到身边亲自教养,过几,最多三,你就把弘晴送进来。”康熙考虑到老三一贯的秉,干脆限定了期。 ??? “弘晴年纪还小,不懂规矩,放在中不太合适。”胤祉脑袋问号的推道,皇阿玛这是什么意思,若是认可他抬举他,那封他做太子就是了,把他儿子放到身边教养算怎么回事儿,他儿子又不是没爹娘。 “你也知道他不懂规矩,六岁的孩子,该教的都得教了,身为皇孙,连皇室的礼仪都一知半解,有你这么做阿玛的吗?朕怎么放心让你接着教。” 再教出一个惹祸头子来,他怕新觉罗的江山就此葬送了。 “面圣的礼仪,见长辈和朝臣的礼仪,儿臣都是教了的,其他现学也来得及。” 大婚的仪式都能现学,更何况是别的,他之前和老四去曲主持大典,不也是现学现卖吗。 “儿臣的儿子胆小恋家,陪您北巡都想家想哭了,要是住到里来,怕不是会每天晚上想家想到抹眼泪。您要是喜他,他每旬休息那天,我带他到里来看您,您就算是真的要教他,那也得等他大一点,起码要读过了四书,学完了史记,才有资格接受您的教导。” 他疯了才会把六岁的儿子送到里来由皇阿玛教导,上一个被皇阿玛带在身边教导的还是二哥。 二哥的礼仪倒是学的极好,一举一动都能做礼仪的活教材,据说连睡觉的姿势都板板正正,可活成这样能不抑吗,皇阿玛的高标准严要求不是正常人能受得了的。 更重要的是,皇阿玛教二哥,教出了一个‘自己’,若是教他儿子再教出一个‘自己’,那他如今做的这些不白瞎了。 想想,弘晴若是继承了皇阿玛的思想和手段,他如今暗戳戳做的这些,将来就会被自己的儿子‘拨反正’。 他进,他儿子都不能进。 第146章 “你还敢抗旨不遵不成?” 儿臣也不是不敢。 他已经有了与皇阿玛抗衡的力量,只是不想让太和殿之变重演,不想让朝廷再内耗一场,但如果皇阿玛非要亲自抚养弘晴,那他也不是不能跟皇阿玛撕破脸。 “儿臣知道您不赞成儿臣的理念,所以才会想亲自教养弘晴,但他是儿臣的孩子,是儿臣的第一个孩子,他的出生让儿臣的心终于不再是飘着的了,而是稳稳的落在这个世界上,成为这里的一份子。” “儿臣从前看不惯这里的很多东西,落后、愚昧、残忍,像我这样的懒人,一开始是没打算改变这些的,我不过是想平平安安活到老,做一条咸鱼罢了。” “是皇阿玛把我推到了现在,户部、内务府都是皇阿玛安排儿臣去的。当年如果不是皇阿玛让儿臣带太医去看望靳辅,儿臣也不会误打误撞去山西,儿臣第一次杀人是在那里, 第一次被人暗杀也是在那里,儿臣惜命,可那时候数度被暗杀却不愿意离开,大概是灵魂深处的某种东西觉醒了吧。” 不是野心,是一个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良心。 “如果没有德州之变,那就不会有后来的太和殿之变,二哥在除夕夜杀上太和殿,难道不是被皇阿玛您出来的吗?” “您那么多儿子,如今还站在您身后的还有谁,老八?十四?还是更小的那几个弟弟?皇阿玛您何必再我呢?” “不管我要做什么,不管我想把大清变成什么样,太和殿之变的时候属于您的时代就已经过去了,您比我更清楚,除了我,皇阿玛你已经没有儿子可以选了。” 不然也不会把主意打到孙子身上。 康熙沉默了许久,半响才道:“朕担心大清的江山会覆灭在你手里。” “那就是儿子本事不济,是大清气运本该如此。王朝兴衰更替是不可能避免的,皇阿玛不会真的指望大清千秋万代吧?” 胤祉干脆找了张椅子坐下,有些话是他不能跟旁人说的,按理也不该跟皇阿玛说,只是他现在想说给皇阿玛听。 “儿子也希望大清可以变得更好,国家强盛,不会被别国欺辱,百姓安稳富足,吏治清明。无论是汉人,还是人,无论是男人,还是女人,也不管是士农工商哪个阶级,还是入了奴籍的那些人,只要是大清人,就都能被大清的律法所保护,保护他们的生命和财产,保护他们最基本的权利。” “再也不会有人被卖到里做太监,卖到青楼做女·,卖到大户人家为奴,若是人人都能吃得饭、读得起书、上得起学,那该多好。” 在原本的历史中,再过两三百年,这片土地就会变得这般美好,但他等不到两三百年后了,这里的人也是人,这里也是他的家,他的国。 康熙神情复杂,如今还梦想天下大同的人实在不多了,能付诸于行动的就更是寥寥无几,而这个人居然还是个人,是个皇子,是大权在握的皇位继承人。 是的,哪怕他不想承认,可事实上确如老三所说,他没得选了,老八不合适,不住一连串的皇子,皇室内斗带来的危机不比老三要建造天下大同小,十四就更不成了。 太和殿之变后,一切就都已经套了。 朝堂好不容易安稳下来,经不起再一次的政变了。 胤祉从前愿意维持平和,愿意用‘名声’哄皇阿玛高兴,但现在他往前走了一步,皇阿玛就只能往后退了,他手中的权利越多,皇阿玛就越不会轻易跟他‘开战’。 乾清里没有旁人,御前总管梁九功都不在,所以没人知道这父子二人究竟谈了什么,但是当天万岁爷便下了立太子的圣旨。 ‘太子之名’对如今的胤祉来说还真上不上什么,他手中的权势已经远超太子该有的了,之所以向皇阿玛讨要‘太子’这个虚名,不过是想要和皇阿玛攻守互换而已,从前他是被动防守,如今轮到皇阿玛防了。 胤祉自己不觉得太子之位如何,毕竟二哥做太子的时候,被皇阿玛废得太轻易了。 但册封太子的旨意下来,京城各方的反应都很大。 荣贵妃的钟粹来了一波又一波的访客。 皇贵妃没去凑钟粹的热闹,只让人送了份礼过去,顺便往外的佟府捎了口信——是时候了。 以她对表哥的了解,在废过一次太子之后,万岁爷肯定不想再立太子了,尤其是一个势力遍布朝堂的太子。 万岁爷如今突然立太子,只能说明,在万岁爷和诚亲王的较量中,诚亲王占了上风,万岁爷输了。 同样没去钟粹凑热闹的还有钮钴禄贵妃和宜妃,以前往钟粹跑得勤,今儿那里人多,倒是不想去了,叽叽喳喳的,要贺喜大可以找个人少的时间。 这三位都不去,另外三位高位妃嫔却是都去了的。 惠妃不光是来贺喜的,也是来找荣贵妃庆祝的,虽说早些年她和荣贵妃不太对付,但自从她儿子成了诚亲王一派的人,她和荣贵妃自然也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。 都是做祖母的人,早就不吃那些陈年老醋了,今她和荣贵妃都是赢家。 德妃是备了重礼来的,也是妃位上最早过来的,同为妃嫔,对上皇贵妃,她都没有认过输,可这回却不得不讨好荣贵妃。DGLhToYOtA.Co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