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言卿一看桌面上小山一样的账册,忙道:“不用。我只是随便问问,并不是要查账。你们按正常的账程走就是了。” 管家应是,躬着手退立到一边,以备夫人询问。王言卿没想到她随口一提,陆珩真的把账本送来了。她看了许久,终于从小山堆中出最简单的一本。 王言卿看得似懂非懂,许多都得询问管家后才能明白个大概。她也不是为了核账,只是想预估一下陆珩的水。她翻了几本后,心中越来越惊吓。 绸缎、酒楼、当铺、漕运,数得上名的生意陆珩皆有涉猎。这些有的是别人送给他的,有的是官员抄家后被他低价接手,有的是陆珩投钱对方运营,有的是套着别人的名字,实际上归陆珩。 王言卿哪怕只了解名目都数不过来了,她看着剩下一半的账本,默默放弃了估算。 陆珩回来后,见王言卿闷闷的,笑着问:“怎么了?夫人查了帐后兴致不高,看来我危险了?” 陆珩其实知道王言卿在担心什么。他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,觉得无所谓,可是在从小接受礼法教育的王言卿看来,他这些行径就太危险了。 陆珩不放在心上,只要他手里握有实权,这些事情无法动摇他分毫,如果他失去实权,命都没了,还在乎家财做什么? 人生得意须尽,没有风险的人生,未免太无趣了。 陆珩不愿意提及这个沉重的话题,故意开玩笑逗王言卿。王言卿明白陆珩的用意,但见他嬉笑散漫,还是气得慌。 王言卿没好气道:“先前我不曾了解过,今一看,才知道都督真是取财有道。那么庞大的账务,就算你在外面金屋藏十来个娇,恐怕我也看不出来吧。” 陆珩一听,笑着抱起王言卿,拇指意味深长地在她后按:“我外面有没有人,你不知道?” 他暗示意味十足,她好好和他谈话,他又往这种方面想。王言卿本来想冷着脸,可是他的手指力道和技巧十足,在她后背燎起一大片火花。王言卿纤薄的背肌细细颤动,脊椎爬上酥酥麻麻的酸,脸很快不争气地红了:“我哪知道。” “那我今夜要努力一点了。”陆珩一本正经道,“要不然,夫人怀疑我的忠诚。” 质疑他的人品没关系,质疑他另一方面,却不行。 陆珩圈住王言卿,下巴抵在她颈边,呼像羽一样挠在王言卿耳廓:“正好,定制的椅子到了。我们一起去看看?” 王言卿的耳尖霎间通红。 第123章 南下 入夏之后,东南沿海捷报频传。四月,闽浙送来军报,朱纨率兵由海门进军,攻克倭寇巢双屿港,活捉倭人首领稽天及海盗许栋。 朱纨在奏折中说,许栋本是大明人,为走私资财和倭寇勾结。他纠集了一批游民占据双屿,造双桅大船运载违货物,甚至在船上配备了武装火器,见了朝廷军都敢开火,拒不停岸接受朝廷检查。许栋自己造船,同样给外来船只提供港口,岛上来往之人皆说倭语、西洋语,俨然一个独立王国。 大明有海,许栋这种行为不止触犯海,更是公然挑衅朝廷军威。皇帝准许了朱纨的请求,准他在市口将稽天、许栋公开斩首,并在双屿筑,盘查来往船只,堵击倭寇。 双屿大捷后,战报不断传来,每次都是小胜、大捷。朱纨请命讨伐温、盘、南麂诸贼,调动浙中卫所,连战三月,上报大破敌军,平息处州矿盗。九月,朱纨在捷报中称佛郎机人到诏安抢劫,他生擒佛郎机国王三名,倭王一名,并逮捕了给外人引路的海盗九十六人,尽数诛杀于市。 佛郎机人是大明对西洋人的统称,这些人金发碧眼,高眉深目,和中原人长相迥异。朱纨在折子中大骂沿海有内,他斩首佛郎机人时,许多势豪之家替西洋人求情,甚至大批官僚都出面做说客。 朱纨甚至将矛头直指中央,说当地豪强和倭寇勾结走私,获得大批资财,送给京城出身闽、浙的官员,让他们帮忙遮掩,沿海倭寇这才屡不止。倭寇之,实则是内祸。 朱纨的奏折可谓一石起千层浪,江浙可是科举大省,全朝一半以上的进士都出身东南。像约好了一样,京城和浙闽的弹劾折子一起飞来,霎间淹没了朱纨的战报。 当地御史、巡视、知府纷纷上报,说朱纨贪功冒进,谎报军情,他夸大战绩,瞒报明军死亡人数,只报胜仗不报败仗,而且在征讨双屿时,他还没有攻下港口,就已经写奏折说大获全胜。实际上,在三天之后,海军才真正登上双屿。 京城中御史也弹劾朱纨擅自杀戮,佛郎机人毕竟是异国人,朱纨没有请示朝廷就将人斩首,委实是藐视朝廷,擅权自傲。 一时说什么的都有,皇帝案前全是弹劾奏折,替朱纨说话的声音微乎其微,只有朱纨慷慨昂地替自己辩护。舆论完全一边倒,皇帝也分不清到底是朱纨谎报军情还是闽浙官僚集团看不惯朱纨。皇帝只能暂时免去朱纨的官职,命令兵科都给事中杜汝祯去诏安考察审问。 年底,杜汝祯回来,说诏安那件事原来是小贩做生意,不知怎么被朱纨打成勾结倭寇。但凡被朱纨认定成勾结倭寇的人,无论缘由,统统都会被杀掉。小贩因此拒捕,得罪了朱纨,其实没有抢劫一事,那些佛郎机人完全是误杀。 这算是坐实了朱纨擅杀。朱纨在佛郎机人一事上作假,那诛杀的九十六名海盗,甚至之前打击倭寇的战绩,说不定都是假的。 证据在前,皇帝立刻下诏令逮捕朱纨,将朱纨带入京城受审。然而钦差回来时却两手空空,只带回了朱纨的死讯,说朱纨畏罪,已经自尽了。 曾经和朱纨共事的官僚纷纷上书,抖朱纨督军期间诸多恶行。局势似乎很明了,朱纨贪功,刚愎自用,排除异己。皇帝听到朱纨死讯的时候没说什么,但军不可一无帅,倭寇打到一半,好不容易取得的胜利局面不能半途而废。皇帝问谁能胜任,最后官员举荐,由南京兵部尚书张进担任新任督军。 朱纨冒进,换了帅后按理会肃清很多。但沿海战局却胶着起来,原本已经偃旗息鼓的海盗又开始窜,朝廷几百万两白银砸下去,倭寇始终打不完。 端午过后,夏意长,夜晚的风也是温柔静谧的,蝉鸣声在绿荫中此起彼伏。陆珩又天黑了才回府,王言卿让丫鬟去摆饭,她亲手帮陆珩飞鱼服,说道:“子一天比一天热了,你还全天在外面跑,多少注意些避暑。” 王言卿今穿着松绿软烟罗长衫,陆珩原来觉得没有人能把绿穿好看,但王言卿这一身窈窕袅娜,莹白肌肤在绿纱下若隐若现,显得越发白皙细腻。 王言卿正在帮陆珩解衣襟,陆珩顺势搂住她的肢,叹道:“果真冰肌玉骨,清凉无汗,要我说,带什么东西都不比抱住夫人更避暑。” 王言卿动作被他住,她用手肘撞了撞他胳膊,嗔怪道:“别闹。抬手,换衣服呢。” 陆珩看了王言卿一眼,慢悠悠放开她的,抬起双手。王言卿帮他换了身家常衣服,外面的晚饭已经摆好了。两人去外间落座,正要吃饭,外面忽然急匆匆跑来一个侍从,停在院中抱拳:“都督,里有诏。” 陆珩没办法,只能放下筷子,换回朝服,立刻进。陆珩路上腹诽,皇帝这是存心不让他过夜生活。不过,皇帝这两年越发潜心修道,连早朝都罢免了,臣子等闲见不到皇帝。这么晚召陆珩入,多半是有什么急事。 陆珩赶到西内。皇帝如今已经不住在紫城,而是搬到西内。西内原是皇家园林,内有奇花异草,假山水,三个湖泊连绵开阔,水雾渺茫,配上殿里缭绕的烟雾,在夜里当真有些仙的意味。 守门太监见了他,施施然行礼,道:“陆都督,随奴婢这边来。” 自壬寅变后,皇帝再也不相信人,更不相信臣子,索搬到西大内,身边人手全由自己调度,再不接受古往今来约束君王那一套。皇帝甚至连早朝都不上了,每待在西大内,只有他信得过的太监才能近身。臣子想见皇帝,只能先写折子禀报,然后等皇帝召见。 但若以为皇帝不上朝就不理政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朝政大权依然牢牢掌握在皇帝手里,而且因为早朝取消,大多数臣子不再参与议政,唯有管事的臣子单独向皇帝禀报。如此一来,君臣平衡彻底被打破,臣子相互猜忌又无法把控皇帝,只能内部混战,皇帝退出这场博弈,彻底成了评委和看客。 陆珩是少数能正常接触到皇帝的臣子之一。太监见了他,不敢刁难,立刻引着陆珩去见皇帝。 陆珩刚一进殿就闻到一股丹药味。他面不改地低头,对帷幔后的人影行礼:“臣参见皇上。” 皇帝穿着道袍,坐在炼丹炉前,问:“对倭寇局势,你怎么看?” 这可是个送命题,陆珩心中飞快闪过这段时间的人和事,兵部一切如常,夏文谨忙着给二皇子启蒙,那就是内阁剩下那几人来见过皇帝了?陆珩的思量在眨眼间,他不动声,很快回道:“总督张进在南京多年,悉海务,行事谨慎,民如子,有他督军,应当很快能传来捷报。” 在官场上,弹劾不一定是责骂,夸赞也不是为了你好。陆珩这些话看似是肯定张进,其实字字都有其他含义。 张进是江浙人,出身贫寒,但找了一个有钱岳父,资助他科举当官。之后张进留在家乡,在南京那一带当过知府、侍郎,借助职权给他岳父大开方便之门,是南方很典型的科举、乡绅互利模式。陆珩说张进悉海务,实际上是暗示他和当地乡绅商贾一条心;行事谨慎即自他督战以来,沿海再也没有剿灭过大伙海盗;应当很快能传来捷报,意味着他还没传来过捷报。 皇帝听完,从丹炉前站起来,走到桌边拿了一本折子,道:“刚才严维进,送来了一本折子,据说是九死一生才递到京城的。你来看看。” 陆珩进入帷幔内,接过折子,垂眸仔细看。 折子出自兵部侍郎赵文华之手。张进也是兵部尚书,但一直在南京供职,而赵文华却是从北京出去的,沿海巡视到浙江。陆珩印象中除夕假后就没见过赵文华了,看来,赵文华假借回家过年之名,实际上奉了皇帝密令,去江南暗访了。 正月,刚好是朱纨自尽之后。皇帝虽然免了朱纨官职,并命人捉拿朱纨回京,但并没有想杀他。然而送回京的却是朱纨的死讯,皇帝表面上对朱纨之死没说什么,实际上却记恨在心,暗暗派人去查访。 赵文华耗时小半年,今才送回奏折。奏折中说倭寇只有少部分是东瀛浪人,其余八成都是自己人。他们不顾海和外人走私易,所谓海盗,就是放弃务农,投身出海,给浙闽乡绅商贾和西洋人牵线搭桥的中间人。朝廷有海,沿海官员为了掩人耳目,将这些人一并称为倭寇,以东瀛人之名掩饰私底下的出海易。 海贸每年产生巨额利润,不经过朝廷,都入当地乡绅、官僚包。倭寇一事私底下盘错节,甚至好些官员家中都或直接或间接地和海盗有联系。东南海师征讨倭寇,本就是出工不出力,甚至开打之前官员就提前给海盗放风,如此一来,倭寇怎么剿得灭? 张进是当地乡绅集团推举出来的,本不会真正整顿倭寇,他养寇不战,耗着朝廷军资,但每次出兵都是做做样子。 赵文华还在奏折中说,前任督军朱纨到浙江后,在沿海严厉施行保甲连坐,大力整顿海防,海前所未有的严厉,因此被当地官僚嫉恨。在朱纨连续剿灭了许多海盗、港口后,终于触怒了当地官僚集团,他们联合京城浙闽系官员,一起弹劾朱纨。 据赵文华说,杜汝祯去诏安巡查时,被当地官收买,扭转是非,将海盗持火器和朝廷军对抗轻飘飘说成小贩拒捕,将那几个佛郎机国人说成误杀。朱纨也并不是畏罪自尽,而是被当地势力死的。 赵文华在密折的后半部分痛斥张进,说他几次催促张进出战,张进都说时机不到,按兵不发,一次又一次任由倭人及海盗在沿海村庄抢劫,等官兵追过去时,那些人已经乘船离开,往来如入无人之境。 赵文华在江南暗查期间,几次险些遭遇毒手,他写这封折子时,已经被张进那些人得知了。赵文华提醒皇帝,张进等人会想办法除掉他,就像除掉朱纨一样。不出意外,过几天前线会传来一次大捷,以此证明赵文华污蔑张进,动摇军心,好致赵文华于死地。 陆珩很快看完了,但他没有立刻抬头,而是借着看奏折的动作,揣测皇帝的意思。 这份密折可谓彩纷呈,信息量巨大,赵文华说张进养寇不战,甚至预言接下来张进要作秀,表演一场大捷给皇帝看。而这份折子呢,是严维递上来的。 赵文华敢孤身去江南,当然也是有后台的,听说赵文华和严维的儿子严庆楼相甚好,如今看来,情报并没有出错。皇帝连早朝都不想上了,今夜却在炼丹中途急召陆珩入,看得出来皇帝非常重视这件事情。并且,皇帝叫陆珩来,是不是说明皇帝并没有完全相信严维,皇帝也拿不准到底谁说的是真话? 陆珩心里有数了,他合起折子,呈回御前,说:“赵侍郎所言甚广,臣不明内情,不敢妄言。不过,朱总督自上任以来,频频斩杀倭人,绝不会有通敌之心。他格刚烈,嫉恶如仇,有些时候行事难免极端,至于他报喜不报忧……其实也无可厚非。唯独提前假报胜利不妥,可能是朱总督对自己的战术十分有信心,刚围住海寇时,就已经有把握将其全歼了。” 陆珩的话无疑说到了皇帝心坎上,朱纨即便有错,也不抵他的功劳。将在外,谁天天只报败仗不报胜仗呢,要是把皇帝看烦了,说不定直接就撤销了他的兵权。 皇帝让人将朱纨押回京城,就没想过杀他。可惜,朱纨太过刚烈,竟然自己了断了。 但这也是当地人一面之词,赵文华在朱纨死后才赶去江南,他也是靠人打听,难保朱纨到底是怎么死的。 皇帝问:“那依你看,他对张进之言可尽实?” 张进背后代表着一整个利益集团,陆珩没有贸然下定论,而是说:“臣没见过张总督,不好置评。但既然赵文华敢在密折中断言张总督里应外合,不如再等几天,看前线会不会传来胜报。” 这个主意和皇帝的想法不谋而合,皇帝下定决心,重重将奏折扔到桌案上:“好,朕也要看看,到底是谁吃里扒外。” · 吃饭到一半,陆珩突然被叫到里去了。王言卿让人将饭菜温起来,自己在灯下等陆珩。人定时分,陆珩终于回来了。王言卿暗暗松了口气,去门口接。 她发现陆珩脸冷淡,毫无笑意,换衣服时似乎还若有所思。王言卿觉到朝中又出了大事,她将衣物打点好,等两人舒舒服服坐下后,才问:“怎么了?” 陆珩叹气,在外紧绷一整天,唯有回到她身边,是他难得能完全放松的时候。他抱住王言卿,说:“东南战场要大变了。” 王言卿一听:“倭寇又生事端了?” 最开始征讨倭寇时,大家都对这场战役不以为然,区区海盗,能成什么气候呢?但是,开打之后战局却胶着起来,沿海战场宛如无底,国库里的白银水一样填进去,连个水花都没有。 陆珩叹息:“不是倭寇,是内部出问题了。” 王言卿一怔,不可思议道:“你是说沿海有官员通敌?” “通敌倒还好了。”陆珩轻轻笑了声,眸子里光芒极冷,“依我看,作的从一开始就是自己人。” 王言卿眨眨眼睛,没听懂陆珩的意思。赵文华的折子是机密,陆珩没有过多和王言卿透,而是道:“等等吧,看过几天前线会不会打一场大胜仗。如果真的赢了,那问题就大了。” 将士远在千里之外,朝廷已经有人知道接下来的战果……王言卿悄悄了口凉气,整个人不寒而栗。 她早年在傅家时,觉得廷、内宅真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,女人们斗起来杀人不见血。但现在王言卿才觉得,相比于男人们的斗争,女人那点宅斗、斗算什么。 他们厮杀起来,那才叫腥风血雨,累累白骨。每一次成败,脚下都踩着好几个家族的命鲜血。 大晚上说这些,实在影响兴致。王言卿握住他的手,说道:“朝事再复杂,也终究是明天的事了。你还没用饭,先吃饭吧。” 陆珩也不想为了那些人打扰他和子独处,陆珩点头,忽然想到什么:“你用饭了吗?” 王言卿摇头:“我一个人没胃口,索等你回来一起用。菜一直在灶上温着呢。” 陆珩想到现在的时辰,沉下脸道:“我回来的晚,你就自己先用,如果我不回来,你还等一宿吗?” “可是你总会回来的。” 陆珩一肚子责备的话卡壳,最终认命地握紧王言卿的手,扶着她起身:“行了,快去吃饭吧。” 接下来几天,陆珩又开始早出晚归,王言卿预到接下来朝中不太平,再不出门,每只在家中看书写字。半个月后,京城进入绵绵雨季。雨水滴滴答答打在房檐上,像是无垠天水,茫茫没有尽头。 而这时,东南前线传来捷报。倭寇数千人突然从水陆两途进犯嘉兴,张进遣三路人马合围,战数,倭寇大败。 战报上将这次大捷吹的天花坠,说这是抗倭以来最辉煌的胜利。而皇帝看完后,难得召集内阁成员和六部,在西内密谈一个时辰。 皇帝说了什么不知道,但阁老们出来后,各个汗浃背,面如土。紧接着,镇远侯傅霆州、武定侯郭勋被急召入,皇帝穿着宽松的道袍,一副温和淡然、不问世事的模样,问:“你们谁有信心,统率水师?” 郭勋和傅霆州不明所以,但他们能觉到,皇帝现在心情很不好。傅霆州想起不久前送到京城的捷报,隐约猜测到,应是倭寇战场出问题了。 郭勋和傅霆州祖上几辈人都带兵,但他们一直扎在西北,祖祖辈辈都是陆战,去水上打仗,实在没什么经验。但撑死胆大的,饿死胆小的,不敢冒险,还在官场混什么? 傅霆州上前,抱拳道:“臣愿意一试。” 很快,京中就传出风声,皇帝下诏逮捕张进,命镇远侯傅霆州前往浙闽督战。给事中李用敬、闻望云上奏,说军队刚刚取得大捷,张进大煞倭寇气焰,此时不宜更换主帅,望皇帝收回成命。而且,镇远侯哪怕用兵如神,但他一直在平原和蒙古人作战,怎么能懂海仗呢?DGLHTOyOta.co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