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眼下别说大量开垦宜农荒地,增加耕地面积以及增产粮食,仅仅保证目前的粮食产量,就至少要保证三百万以上的农业人口,其中至少要有百分六十的人为青壮年。如果想要将目前粮食的产量增加百分之五十,就还需要在这个基数上在增加一百万人口。 虽说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环保意识,北也不像后世那样,能开发、不能开发的地区,都已经开发一空。除了三江平原还依旧有大量未开发的荒地之外,江域可供开发的荒地,面积还相当的广大。至少在开垦出来目前耕地数目的五倍,也不会给环境造成太大的破坏。 单单此时大部分还是荒芜人烟的江两岸,至少在开垦出上千万亩的良田还是没有问题的。即便是杨震再三要求在开荒的时候,严开垦眼下江西岸从大兴安岭直到江的那泽天蔽的原始森林。但是仅仅小兴安岭南麓以西直到江东岸的广大地区,就足以足这个数字了。 有大片的可耕地待开发,在增加几千万亩耕地这没有问题。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,也一直在鼓励所有农村人口开荒。甚至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,鼓励谁开的荒地就归谁,开荒一百亩以上的奖励一头耕牛。除了山地不允许进行任何开荒之外,在平原地区开荒越多越好。 但是你鼓励开荒,这也得有人去干才行。你不能指望一个年纪五六十岁的人,去大面积的开荒种地。农业这玩意,在没有大量机械化可以利用的情况之下。除了需要大量的畜力之外,更需要的是能承担繁重农业劳动的青壮年。可你奖励在高,没有人去干活又有什么用? 怎么样在保证工业发展,以及部队作战所需兵员的情况之下。保证足够的农业人口,保障足够的粮食产量,已经成为东北局的头等大事。为了保证这个最低线,据地内的人口实际上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数量,实际上是不可能挪作他用的。 如果再加上现在正在石油开采的展开,煤炭、铁矿和多宝山铜矿的加大开采量所需大量工人,就需要工业人口在四五十万以上,这还是保守的数目。如果工业规模可能扩大的话,这工人的数量还要在翻上一番。 眼下据地内正在建设的工业,虽说不是手工业,也不能算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。但必要的工人数量,还是需要保证的。一个大型的工厂连同后勤保障在内,至少万余人的工人还是需要的。再加上配套的工厂,所需的工人数量更多。 而在机械化程度更低的矿山开采方面,如果想要达到能够足未来的需要,所需工人数量更多。仅仅一个多宝山铜矿,目前产能如果需要翻一番的话,那么工人的数量就需要增加一倍。才能勉强够用。这还不算需要增加产能,才能足需要的大量煤矿、铁矿等一些列的矿山。 这些大型的工厂,一旦全部建设完毕,不算别的矿产资源,仅仅煤炭的需求量至少是目前的几倍,甚至是几十倍。没有足够的煤炭,尤其是工业用煤。什么制造炸药、火药原料的化工厂,什么钢铁厂,有金属冶炼厂,还有同时建设的大量电厂都只能停产。 而要足大量的煤炭所需,在缺少机械化采煤设备的情况之下,工人的数量也要大幅度的增加。虽说有战俘和本侨民可以解决一部分这方面工人的需要,但是眼下想要足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。 这还没有将现有的已经投入使用的各个兵工厂,已经多达近十万的工人数量加在内。东北局历来这人口算盘上的珠子,始终拨的相当紧张。人口上的原因,已经成为制约整个据地发展的最大因素。 第1466章 最彻底的计划经济 现在整个北据地的人口,也是一样按照严格的计划调拨使用的。从那里可以动员老百姓进厂工作,动员多少,都是有严格标准的。即便是一个省委书记或是省政府主席,动员农村人口进城的数量也不许超过一千人。动员超过一千人以上,必须要上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办公会议审批。 面对连人口使用到那个方面都要严格执行计划的这种情况,这个办法始作俑者的杨震经常自己挖苦自己,说这是世界上最彻底的计划经济。苏联人搞的那点玩意,比抗联的这套连人口都要计划的计划经济,要差的太多了。 抗联据地实施的连人口都要进行严格计划分配的体制,才叫真正的共产主义。连人口使用都做到按需分配了,这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,还有什么玩意是?苏联老大哥,也没有做到这一点。 哦,这个主席办公会议还是杨震提出来的。毕竟东北局的常委会,不能整天因为调拨多少人口,批准多少物资,而天天召开。东北人民政府,是东北局拟定政策的主要执行单位。像这种繁琐的事情,还是让东北人民政府头疼去吧。 杨震是东北局第二书记,在东北人民政府没有任何的职务。军区在东北人民政府兼职副主席兼动员部长的,是政治部的项主任。其余的人,在东北人民政府里面,是没有任何的兼职的。 他这么做,是避免因为太多的琐事干扰自己,以及军区在某些方面的思路。所以照搬后世的政府办公会议,搞出了这么一个主席办公会议。反正东北局只要把握好的大方向就好,真正的执行还是让政府方面去负责。至于需要杨震参加的东北局常委会,还是能少开尽量的少开为好。 而在眼下的情况之下,别说还要足进军补充兵员的需求,就是抗联自己,如果新区动员速度跟不上,恐怕也很难完成补充兵员需要。按照部队下一阶段作战的需要,这次至少还要新组建四到六个师的编制。 在加上需要恢复几乎已经调一空的地方部队,补充此次战役伤亡的缺口,至少需要动员二十万左右青壮年入伍。这对眼下的据地人口数量以及面对今后的建设任务来说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 要知道不算此次会战新解放的地区,整个据地内原有人口最多的地区伪滨江省,也不过才四百万的人口。第二多的龙江省,总人口数量比滨江省整整少了一半还多,只有二百零几万。 而龙江省的这二百零九万人口之中,则有一多半位于此次会战新解放的地区。在此次会战发起之前,实际上人口数量第二多的原伪三江省辖区,全部辖区的总人口相加只有一百四十余万。 至于什么牡丹江省、北安省、东安省、兴安北省、兴安东省,人口多的三四十万,少的只有十余万。整个北安省十五个县,人口加在一起才二十余万人。兴安北省和兴安东省人口相加,也不过是这个数。 这三个省总人口数量相加,还不如关内的一个县。最少的黑河省,全部人口加在一起更是还不到十万人。说是上千余万的人口,这是将原龙江省在控区内的一百余万人口,也一并计算进去的结果。而实际上这部分人口直到此次会战结束,才在抗联的控制之下。 整个北据地,不算此次会战新解放的地区。全部的各县市总人口数量全部加在一起,还不如关内一个冀中据地的人口数量。而其中还要包括现在已经成为俘虏的,二十多万本籍侨民,还有近十万的白俄和各国侨民等无法征兵的人口。 按照净可征兵的人口基数比例来看,除去无法征兵的人数,眼下抗联部队总兵力与人口资源相比,可以说已经是相当的庞大了。整个北据地,不算新解放的地区,现在已经多少有些不负重荷。 同时北各个据地的人口,从人口密度上来看,其供养部队的力也要远远的高于关内各个据地。相当于平均一个县,要供养上万人的战斗部队。再加上机关、工业、教育、城镇人口等非农业人口,整个北据地的农业负担远远高于关内。 如果不是杨震在当初组建了生产建设兵团,并不惜代价购进了一批机械化农业设备。在三江平原上,开垦了大量的荒地,目前耕地面积已经达到了七百多万亩。部队以及东北局机关、学校所需的粮食和类,百分之八十以上已经完全由生产建设兵团负担。 并在据地内实施粮食配给制,以及对农业生产实施严格的规划。普遍种植玉米、小麦等高产农作物,严格控制高粱、小米的播种面积,恐怕单单这几十万部队吃饭的问题就将北据地垮了。 粮食安全是据地稳定与否的头等大事,也是关系到民心稳定的头等大事。在生产建设兵团的产能,目前已经达到了极致的情况之下。保证农业生产尽可能的不受战争影响,也成了东北局的头等大事。 而目前的农业人口数量,除非在短时间之内实现全部机械化,否则已经无法在减少。如果征兵过度,那么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将会是致命的。毕竟眼下农业生产,除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实现机械化之外,绝大部分的农村还是依靠人力和畜力。而这种情况,在未来几年之内本就无法改变。 在生产建设兵团现有产能已经伸展到了极致,已经无力在提供更多的粮食。而今年上半年在江东岸直到五大连池,以及小兴安岭西麓新开垦的二百余万亩耕地,在农业机械尚未得到大量补充,产量短时间之内很难快速提高的情况之下,恐怕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形成足够的产量。 新增加的非农业人口,只能依靠现有农业人口支撑。据地内的现有农业人口,已经不可能在减少了。别说老据地的人口潜力已经使用到了极致,就是新解放区的人口的分配,在此次会战之前就已经摆在东北局会议进程上。 新解放的地区,虽说人口总数并不太多,与南无法相比。但是这些地区,除了东部的长白山地和西部的草原、荒漠、山林地区之外,几乎都是整个东北原来的主要农业区。粮食产量,在整个东北原来也是数一数二的。 这部分新增加的粮食产量,对东北今后的局势发展是相当重要的。尤其是这一带,是主要的大豆产地。老区不能涸泽而渔,在新区也一样不能。更何况新区面积虽说广大,但是增加的人口实际数量并不是太多。 后世解放战争之中,东北野战军能发展到上百万人,可不都是依靠在东北本地征集的补充兵员。在相当的时候,俘虏才是主要补充兵员的来源。甚至在某些部队,一场大战过后,部队之中解放战士的数量,远远高于征集的兵员数量。 可现在抗联抓到的那些本俘虏数量虽说不算太多,但是也着实不少。再加上俘获的本侨民,数量还是不少的。但是这些本兵和本侨民,可能作为补充兵员,补充到部队中去吗? 如果不是杨震坚持将他们派往矿山劳改,顺便补充严重不足的劳动力,恐怕政治部的某些干部,尤其是某些关内过来的干部。还抱着关内改造军战俘的观念,就差没有将这帮家伙当成祖宗一样供起来了。 当然关内军因为抓到活的很难,使得无论是国共那一方战俘都不多。只要被俘的军士兵,都尽可能的争取过来。给予最优厚的待遇,并组建反战同盟,以便瓦解军的战斗意志。这是一种斗争策略,但也是一种无奈的策略。 战场上打不过敌军,只能采取这种攻心计了,想办法瓦解敌军的战斗意志。在加上中国的兵法之中,自古有攻心为上一说。优待俘虏,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一种宣传战。尽管对于军这种盛行武士道神,自加入军队的那一天起,就被洗脑从人变为野兽的军队来说,能起到的作用有限。 全世界将跑到自己国家烧杀劫掠的敌军俘虏,当成祖宗一样供起来,放眼这场几乎打遍了全球战争所有参战国中,恐怕只有中国才这么做。这种攻心的策略,尽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,但是这代价有些太大了。 在很多时候,反倒是让本人觉到自己即便被俘,也不会受到惩罚,而更加的为所为。所以在关内部队对待军战俘上,杨震是很有意见的。他认为就算这些战俘即便不接受审判,但是让他们过的太舒服也有些太过了。 更何况这些军战俘,在中国战场上的所作所为。按照后世那些西方人的标准,都够得上反人类的罪行了。现在别说让他们充当劳工,就是统统的毙,也没有几个冤枉的。还给他们超国民待遇,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病吗? 再加上关内外的情况不同,抗联几次大战下来,俘获的军战俘数量远远超过关内国共两军相加总数。杨震可从来没有想过按照关内的战俘政策,去对待这帮畜生和野兽,让他们在战俘营中享福。 而且要是按照关内部队对待战俘的待遇,恐怕以抗联手中目前的军战俘数量,砸锅卖铁也养活不起。再说养活在这么大批活人,让他们闲着没事干,也容易出事。这连侨民带着战俘,十几万人聚集在一起,放在那儿也不是一件安生的事。 所以杨震干脆在战俘之中,除了挑选了一部分所谓表现好的人员作为教官之外,其余的全部发配到矿山进行劳动改造。除了肃清一部分的不安定因素之外,也是从某些方面缓解了劳动力不足。 同时也通过劳动改造,让这些帝国主义分子重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。并以其劳动做出的贡献,向深受其害的中国人民深刻的反省和谢罪,以及通过劳动洗清身上深刻的罪孽。 第1467章 能拔脓就是好膏药 美英军事代表团参观战俘营,以及侨民集中居住区的时候。曾经就这些本战俘从事体力劳动提出过抗议,认为抗联此举是违反《内瓦公约》。并要求抗联就战俘待遇的问题上,接受国际红十字监督。 对于美英的抗议,杨震只有一句话等待着他们。杨震明确的告诉他们,现在还处在发展期的抗联,没有那么多的闲置资源,来养活这些吃闲饭的战俘。他们需要以劳动,换取他们必要的生活物资。 至于国际红十字会监督的事情,只要军同样接收该组织对被军俘虏的中国战俘监督,抗联也没有任何的问题。如果军拒绝红十字会监督,那么抗联也没有义务单方面同意接受。 而且按照这些军战俘在中国大地上犯下的罪行来说,没有像他们在南京那样对待中国被俘军人,能让他们从事体力劳动已经是优待了。杨震的回答,那些闲心的美英军事代表自然很是不意。 只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,在仅仅距离不到两三个月时间之后,珍珠港事变爆发军对南洋发起的攻势中,被俘的几十万美英荷战俘受到的军待残酷程度,远远超过他们眼中抗联所谓对待军战俘有待倾向的标准。 军在进攻印度和澳大利亚本土的时候,多次出现将英军战俘当做人体盾牌。着英军战俘为他们趟雷区,挡林弹雨。至于练刺刀、劈杀,饥饿、殴打、以及重体力劳动,更是家常便饭。 单单为了修建一条缅甸到印度的铁路,因为生活条件恶劣,粮食和医药奇缺,长期重体力劳动。被强迫参加修路的八万多美英荷战俘,死亡率就高达百分之七十。剩余的部分,也在工程完毕之后为了掩盖工程上的一些秘密,集体被屠杀。 在某些黑手的搅合之下,太平洋战争远比原来的历史要残酷的多,也血腥的多。美英两军在承受了巨大的伤亡,以及被俘人员受到军极端待的情况之下。对军战俘以及各自管辖区内的本侨民,也采取了对等报复手段。 相对于抗联将俘获的本妇女,只是下放到服装厂和编织厂进行劳动改造。孕妇可以不从事体力劳动,还额外配给一些营养品。也组建了一批本人学校,接受侨民之中的适龄儿童入学,他们的随身财产还可以保留的战俘政策来说。 美国人最终走的,要更加极端的多。在珍珠港事变之后,美国立即在最短的时间之内,将本侨民扒的只剩一条衩后赶入集中营。美军看守人员以及集中营附近的居民,殴打这些侨民已经是家常便饭。 侨民中的妇女上到五十多岁的老太太,下到十二三的孩子,也大多遭遇到强。甚至出现集中营管理人员,从妇女之中挑选出一部分来开办院。以极低的价格,以及某些方面特殊玩法,来引某些具有强烈国心,却又不能上战场的美国人来报复他们口中猪狗不如的矮畜生。 也就是说在战场上打不过本人,你可以到院报复本女人。虽说这种情况只是一个不公开的秘密,但是这种事情,在美国各地的所谓本人监护区很普遍。而且这些院,在整个二战期间都是相当的生意兴隆。这倒是与本人将俘获的美英荷澳等国的妇女和女兵,充当军队安妇异曲同工。 其实相对于本人对待战俘的手段,以及几个月之后美英为了报复本人,而对本战俘和本土的本侨民实施的种种报复手段,杨震一向认为自己现在对待战俘的做法,几乎快要和圣人一样了。 当然这些事情,对于现在还在口口声声维持正义的美英一方来说,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。对于抗联来说,更是八竿子打不到的题外话。美英对待本侨民和战俘的手段,杨震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那个闲心。至于现在,他更关心的是补充兵员的问题。 在老据地兵员潜力已经挖掘余烬,实在无力承担大规模扩军。而新据地目前尚在动员,如果不强行征集,也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新补充大量的新兵。同时可供动员的人口数量,一样相当的有限。 在自身补充兵员,也相当困难的情况之下。在此次热河作战,进军近万人的伤亡数字,他实在有些难以足。可不解决,搞不好又被人扣上本位主义的帽子。现在很是有些人打仗不行,可是扣帽子很在行的。 现在还好说,要是在十几年后为了某些原因,某些人翻起旧账来。一顶本位主义或是山头主义的大帽子扣下来,杨震和总指挥他们,这子恐怕要不太好过。杨震倒是无所谓,可总指挥他们可没有自己的那些先知先觉。要是因为被这样在几年后不过是一件小事,但是眼下却是困难的事情给牵连进去,那就实在犯不上了。 而现在进军居然自己解决了,这在他看来可是一件大好事。尽管眼下的他还不知道,进军这次动员给东北局捅了多大的麻烦。但在他看来不管什么办法,只要能解决问题,就是一个好办法。能拔脓的,就是好膏药。 有了这个消息,杨震在减轻了一定的力情况之下,也开起了玩笑。毕竟装备对于他来说,就算进军再换一边装,此次会战缴获的武器,也足够足大部分的需要了。即便剩下的还有少量的缺口,他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。但是对于补充兵员来说,他自己都头疼之极。 对于杨震以玩笑式的话语,表明了他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,两位老帅犹豫了一下,最终还是点了点头。他说的没有错,现在最应该做的是抓紧时间提升部队的军事素质,为下一步作战和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。至于分拆部队的事情还是等到战役全部结束再说。 说实在的,对于两位老帅来说,现在编入进军的几乎是两大军区的华。一下子全部被调走编入抗联,要说不心疼基本上是不可能的。要知道,这些都是两大军区真正的华,都是老骨头部队和拳头部队。很多部队,甚至都是东渡黄河之后第一批组建的老部队。 虽说如今背靠抗联的支援,武器装备方面不用再犯愁,但是那些久经锻炼出来的指挥员,还有百战余生的老兵,可是一时半会没有地方去补充的。新编成的部队,要想达到老部队的战斗力,是需要时间来调整的。 如果杨震能够与中央商议,让两大军区能带回去部分老部队。对于在反扫战斗之中,损失惨重的两大军区元气的恢复,将会是一件相当有利的事情。至少对加速新部队的战斗力形成,以及为今后部队的扩编,都会有相当大的好处。 倒不是两位老帅有什么利己主义和山头主义,而是晋察冀和太行两大军区,在这次华北军倾巢出动的大扫之中,损失太过于惨重。留守不多的老部队,在残酷的反扫战斗之中基本上被打残了,短时间之内恢复元气相当的困难。 一旦编入进军的两大军区华,全部就地编入抗联,那么对于眼下本就元气打伤的两大军区,无异于是雪上加霜。这对两大军区尽早恢复元气,是一件很不利的事情。正像杨震说的那样,你连锅都端走了,这还怎么开饭? 如果杨震真的能与中央涉,留下部分部队,哪怕是带回去一半的兵力,对两大据地元气恢复也有相当大的好处。有了这些经过抗联培训后,战斗素质进步很快的老部队作为骨干,两大军区恢复并发展,会有相当大的好处。 对于杨震的想法,两位老帅以沉默的方式表示了接受。不过说到部队的改装与训练,司令员的兴趣倒是来了。杨震提出的更换武器装备,将进军目前的两种武器口径,全部更换为统一的或是械或是七九口径。 司令员倒是不可置否,对于他来说只要是部队齐装员、弹药充足,那就心意足了。有什么锅吃什么饭,这是这位老帅的想法。况且这几万进军部队,在会战全部结束之后,还不知道究竟归到那一边,司令员也不好太深说。 对于这位原则极强的老帅来说,不管杨震会和中央争取来一个什么结果,但是他现在必须得执行中央的命令。这就是他这一带军人的本所在。一没有确切的命令,他就一不会改变。而且这种伸手的事,即便是在他这个老部下面前,他也是不愿意张口的。 尽管对于杨震将进军的武器装备,先做到口径统一化,改变目前两种口径不利于补给的想法。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,老帅也自然很赞同。口径越是复杂,战术补给也就越容易出现问题。 之前部队弹药少,在弹药方面一直处于饥渴的状态。除了决定生死的战斗之外,平均一场战斗只发给最多二十发子弹,这倒还没有那么多问题。但在现在弹药匮乏的局面已经得到改变的情况之下,弹药口径过多就很容易出事。 虽说部队眼下武器口径已经简到两种,与之前口径繁多有着天壤之别。但是依旧很容易出问题,也很麻烦。此次热河作战,就不止一次出现过将七九步子弹,送到全械装备部队手中的情况。 说心里话将部队所使用的装备全部更换统一口径,哪怕是先将步子弹口径全部统一了,这位老帅打心底举手赞成。作为军事大家的司令员,那里不明白全军统一弹药口径的好处? 之前是无奈,想统一没有办法和来源。连一个团的支都不能保证统一,有什么用什么,能做到人手一了,就算相当不错了,那里还有这么多的挑头?现在有了机会和条件,老帅自然求之不得。 但眼下抗联明显也要扩编,才能应对杨震口中的下一步作战需求,自身对武器装备需求肯定也很大的情况之下,这个时候伸手老帅也觉到有些不太好。尽管作为一名军事统帅,他比任何人都渴求那些良的装备。 第1468章 要求换装的进军 而且现在按照抗联的态势来看,如果给部队统一武器制式和弹药口径,估计还是以械为主。他们自己不生产七九口径的武器,军也不装备,想给进军全部换装为七九口径的武器,自然也没有地方淘换去。杨震和自己商议,只不过是说说而已。 对于进军的干部战士来说,式三八步并不是很受。主要是其使用的六五步弹威力,受到的非议太多。有的干部发牢,缴获的式步虽说程远、度高,工艺尤其湛,比汉造要好的多。 但就是这子弹杀伤力太小了。用这打了鬼子,没有两天鬼子又回来了。自己的干部战士负伤,没有两天就活蹦跳。想趁着负伤多吃几天伤员的小灶,改善一下伙食,都不给多少机会。 要知道在艰苦的十八集团军部队之中,只有伤病员的伙食好一点。就是高级指挥员,能吃上真正的小灶机会都不多。除了部队打了胜仗,有缴获才能改善一下伙食。平时所谓的小灶,最多也就是油多一点点。至于,和下面的部队一样都是稀罕物,平时很少吃到。 被三八大盖的子弹命中,只要不是致命部位,基本上在自己卫生队就解决了。用下面战士的话来说,想去医院解解馋都没有机会。对于土八路来说,三八式步是一款好。那都好,没有子弹了,上刺刀拼刺刀也比德式步长的多,可就是这个子弹的杀伤力太弱了。 虽说谁也不愿意负伤,可战场上谁能保证自己不受伤。可一样都是负伤,那么能借此机会改善一下因为长期缺油少盐,肚子里面少油水的境况也是不错的。可如果被三八步打中了,一样是负伤,基本上轮不到去医院。 当然这只不过是玩笑话,即便是这玩意一俩眼,也没有人愿意为了改善伙食,去有意识的挨上这一。可一旦负伤了能混到去上级医院治疗,总归还是能改善一下,解解馋不是吗? 其实三八步使用的有阪步弹,威力并没有那么小。只不过在近距离作战时,因为穿透力过强而使得弹道过于平直。在几十米内被命中,子弹基本上在人体内不会翻滚,不会变形造成的创口就小。DGLhtOYoTA.cOm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