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莺想了一下,说道:“你今天怀着什么心思过来,我知道。俞郎不是那猾之话,我实话与你说一句,我并非看不起你。” 俞良皱眉:“哦?” 红莺小声道:“就算你不能功成名就,我要是一心跟你,又有好下场?” 俞良说不出话来。 红莺笑了一声:“世人皆想着自己,谁又比谁薄情?” ……红莺对杨业热情温柔,杨业也十分愉快,沉声玩笑道:“一夫百恩,咱们当初到底朝夕相处过,我一到红莺这里,像回了家一样。” 红莺轻轻拽住他的胳膊,娇声道:“杨将军是在夸人家哩,是不是有宾主如归之?” “哈哈!”杨业笑了一声。 俩人寒暄一阵,杨业虽然面有笑意,却隐隐有心事。 红莺善解人意地问:“杨将军有什么烦心的事?” 杨业沉片刻,说道:“红莺从沈夫人那里听说过什么内情没有?朝廷里的。” 杨业被召入京参与商议西北方略,这是之前皇帝就说过的事。一方面杨业觉得很幸运,毕竟能参与朝廷大事,便能渐渐在大周朝廷真正立足;一方面又有些许隐隐约约的忐忑,因为对东京的人和事知情太少了。 明就要议事。其实真正摆上桌面议事时,说的东西无非表个态……真正权衡思索、以及一些相互商量的过程,却是在私底下。 杨业的问题是,本来就属于北汉那边的人、在东京人脉基太浅。大周权力场,和他情最深的人……却是皇帝郭绍! 这时红莺忽然掩嘴“嗤”地笑了出来:“杨将军也太看得起妾身了,就算是沈夫人,朝廷里的内情,怎么能知道?这事儿问宰相恐怕才有谱儿哩! 妾身知道的事,恐怕杨将军也耳闻了,都是些路人皆知的事儿罢了。不就是朝廷在扩充人马,要对南汉国用兵?天下人只要不是瞎子,看那驿道上南下的兵马,河上的军用船只,阵仗那么大,谁都知道的。” 杨业听罢微微有些失望,抱拳道:“我只是随口问问罢了。本以为沈夫人既然与韩熙载悉,或许也认识宰相李谷……” 红莺道:“据妾身知道的,沈夫人并不认识李谷。” 她想了想又道:“上回见过沈夫人,她说在官场上结太多人,也不一定好事。” “哦?”杨业看着她。 红莺道:“咱们毕竟只是商贾,安生经营,不被欺负就行了。若是和官场上的人走得太近,乘上一条船,官场上的船可不一定比做买卖的船牢靠。” 杨业若有所思,又笑道:“言之有理,有意思的言语。” 红莺又叫人准备了一桌酒菜,好好陪着杨业谈笑。酒至半酣,她还弹琵琶唱曲,让杨业十分受用,温柔乡中一时间烦恼也轻了。 晚上杨业也没走,便留宿在红莺府上,一夜愉,只叹夏夜短。 次一大早,天还没亮。杨业便急着起来收拾妥当,赶着去上朝了。 夏天天亮得早,但杨业出门时天依旧才蒙蒙亮,御街上一长串灯火,正逢大朝的子,场面十分壮观。灯火的尽头,巍峨的宣德门城门如同耸立在天上。御街上灯光点点,好似天上的璀璨繁星一般。 路上除了许多文武官员,更多的是奴仆侍从,一个官可不止一个随从,导致人非常多。 杨业跟着无数的官员进了宣德门角门,进皇城不用搜身,等到了金祥殿的台基上,才有宦官和两排卫站在那里,挨个搜身入朝。 杨业是见过世面的人,这种场合他并不紧张,因为人那么多在一起,他也不用说话,就是走个过场。等到大朝结束后,估计一些重要的人才会聚在一起说正事。 事到如今,杨业只好随机应变,且先听听朝廷对西北的态度,他打定主意,不能轻易说话站位。 第六百五十七章 风风雨雨 当大朝之后,郭绍在重臣面前宣布决定西巡,随行除了两万多军,还有大批官吏、名士、商人。魏仁浦和卢多逊负责安排此行,联络西北各部。 此次行军部署,前锋不再是史彦超,而是杨业。这是比较受朝廷诸公关注的细节。 郭绍依旧让符金盏监国,等他离京前夕,符金盏就会到东殿处理奏章。他提前与后的家眷道别,又在滋德殿与符金盏相见。 走出滋德殿,在石台阶上时,忽然被石板上的落叶引。郭绍低下头,见地面上留下了光斑驳的影子,抬头看时,树上枝叶正茂,风起之时“哗哗”作响。 夏的午后,宁静的环境叫他到有一丝慵懒。但是,不能驻足,脚步依旧要一刻不停地走下去。 郭绍心想,等自己该做的事都做完了、心愿也完成了,便找一处宁静的地方,与符金盏闲谈、下棋,回忆那些曾经的风风雨雨。 不过,首先要拿下河北失地,才有安宁的心境。 ……因为不是出征,大军一路缓慢向西而行,皇帝的仪仗大张旗鼓十分雄壮。一行两万多人带着很多辎重,很快到了西京(洛),然后进入关中,在京兆府(西安)逗留。 郭绍下旨地方只需准备军粮秣、一切从简,但每到一个地方逗留,都有安排行营行,以及犒军和宴会,耗费也是不少,难以避免。 他们离开京兆府后,向西北方面行军。杨业率控鹤、虎贲左厢骑兵数千人,刚出京兆府就得到军令,大军要在邠州停留。 邠州,即静难军治所,静难军节度使折德扆。 杨业觉到了什么……之前一直心中忐忑,却拿不准究竟什么地方不对,此时终于明白了。 当天晚上,前锋人马在乾州准备好的行营里扎营。西北夏,天气晴朗,行军扎营并不算艰苦,只要在营地里点一些药草驱蚊虫便可。 忽然有将领来报,邠州前来负责接待联络的官员到了。杨业便叫人进来见面。 此时杨业奉旨为前锋主帅,手握军控鹤马军直、虎贲军一个军的兵权,在军营里他权力最大……但是,杨业回顾左右,从上到下全部是军将士! 是的,将士们都得听他的军令;但若他的军令明显违背圣旨的意思,这些将士会听他的?他一个北汉降将,暂时接手军兵权,什么威信都没有! 杨业却不能抱怨什么,因为作为皇帝卫队的前锋,本身应该是一种莫大的殊荣。 “哒哒哒……”大帐外马蹄声时起时落,杨业抬头望去,营地上尘雾朦胧,夕在尘雾后面灰蒙蒙的仿佛笼罩上了一层光晕,如同他的心情一样十分不清。 过得一会儿,一个头戴乌纱、身穿圆领的文官被带了进来,抱拳道:“下官魏海超拜见杨大帅!” “免礼。”杨业道,又指着一侧的板凳道,“请魏使君入座。” 文官又是一拜:“下官奉节帅之命,前来与杨大帅商议布置驾之事。” 文官口中的节帅,便是杨业的丈人折德扆! 但杨业没有亲戚间的嘘寒问暖,径直展开枢密副使魏仁浦发的军令,看了一遍,说道:“天子銮驾要在邠州城停留,本将为先锋将先期入城部署行防务。请静难军节帅准备好行营、军粮秣。” 魏海超的脸顿时一变。 杨业看在眼里,知道入城的要求引起了文官的重视……大军一路西来,除了西京、京兆等地,军在沿路州县是没有进城的;这次到邠州要进城,显然并非路过接待那么简单! 杨业微微侧目看了一眼武将董遵诲等人,不动声地对魏海超道:“静难军可有难处?” “没有没有!”魏海超忙道,“行营地方,粮秣皆无问题。下官在这边与杨大帅商议妥当,即刻派人回邠州报知节帅,照杨大帅的意思安排。” 杨业点点头:“如此这般,再好不过了。来人,带魏使君下去安顿,好生款待。” “喏。” 魏海超听到这句话,只好站了起来,抱拳道:“下官先行告退。”眉头却是皱着的。 杨业在大帐中与诸将一起用过晚膳,心里也是挂念着这事儿。 要是单独与邠州官员“密议”,显然瞒不过军将士的眼睛,连侍卫都是军的人!杨业在账内犹豫了很久,终于下定决心。 此事事关重大,若不与折家的人谈谈,很容易出问题。何况杨业和折德扆本来就是世、岳婿关系,朝皆知,也不用太过回避了。 杨业当下便对身边的侍从道:“那个魏海超安顿在何处?带我去见他,问问邠州的一些情状。” 侍从小将自然不会忤逆杨业的意思,当下便道:“末将带杨将军前去。” 杨业暗自呼出一口气,大步出了帐篷。外面一股凉意顿时让他一灵,这西边的昼夜冷暖,比东京还大。 走到魏海超住的帐篷,那文官见到杨业,忙抱拳道:“杨大帅快里面请。” 杨业却不动声道:“本将想与魏使君再谈谈安排行辕之事……这里边闷得慌,咱们出去看看夜景?” “恭敬不如从命。”魏海超配合地说道。 俩人单独呆在帐篷里,更像密议!而且毫无隐蔽,一层帐篷并不是墙,完全不隔音,外面的人看不到,却也容易听得到。 杨业叫亲兵牵马过来,与魏海超一起出了军营,向乾州城楼那边行了一段路,离军营并不远;营中的篝火亮如白昼,连这边的光线也不暗。他勒住战马,仰头看着不远处城楼上的火光,当下便屏退左右。 魏海超忙说道:“节帅有些担心,果不出所料……军入城是何意?” 杨业道:“静难军本就是大周的一个节镇,天子西巡,幸邠州并无不妥。” “话虽如此……”魏海超沉片刻,“今上几年前曾与一个折家子弟有隙,一向与折公没什么往来、情甚薄。如今忽然调军入城,会不会有……” 杨业立刻打断了他:“切勿轻举妄动!折公若拒军入城,便是抗旨,静难军可有长远准备?” 魏海超叹了一气:“杨将军言之有理……不仅节帅有危;一旦邠州几内拒皇帝于城外,杨将军身在军大营,马上就危急了。” 他又沉道,“今上竟让杨将军带兵入城,真是占尽了道理。若是连杨将军带兵、折公也拒开城门,那是一点道理都没有,天下人定要诟病折公六亲不认。” 杨业不动声,低声道:“我认为折公至少无命之忧,最大的可能会被削了兵权,内迁东京高官厚禄坐享富贵。” 魏海超道:“杨将军言之有理。今上若想赶尽杀绝,又为何重用杨将军?” 杨业听到这里,也颇觉纳闷。起初郭绍如此厚待重用自己,怎么现在又把自己置于火上,左右难做人? 第六百五十八章 初学乍会 京兆府的城头,郭绍站在那里观赏着关中风景。城下一众官吏躬身站在那里,内外军岗哨特别多。此时的郭绍,走到什么地方都是随心所,这些土地都是自己占有的地盘。 城头的黄旗帜有气无力地晃动,为灰蒙蒙的景增了一分亮。 京兆府便是以前的长安。这里曾是秦、汉、唐的心脏,气候很让人适应,郭绍及军将士来到关中没有任何不适……但是景象就不那么好看了,此时的长安完全比不上东京大梁。长安已经破败,连整个关中也非秦汉时的八百里肥沃润秦川。 《长恨歌》里杨贵妃生活的花香鸟语的长安大明已不复存在,此时目都是陈旧的房屋,城池中一片灰蒙蒙的景象。 岁月,已经让曾经的繁华改变了模样。 一旁的卢多逊正和魏仁浦小声说着什么,等郭绍转头看他们,他们才走上前来躬身作拜。魏仁浦道:“卢使君担心邠州有变,臣正与他说此事。” 卢多逊忙道:“陛下威服四海,静难军理应不敢轻举妄动,臣只怕他们一时不敬……” 郭绍径直说道:“朕西巡带着军,却并不想打仗。” 魏仁浦侍立一旁,不再多言。 郭绍所作所为,大多与朝臣商议过了,很多事儿也是大臣们在安排……但他并不是所有事都和人商量,一些微妙的作为,连魏仁浦也不知情。 比如郭绍西巡忽然任命杨业为前锋,便是他一个人的意思;接着又下令杨业带兵进邠州,大臣们才明白皇帝重视的是折德扆。折家崛起府州,本来就是个有实力的军阀。而且折德扆与郭绍有隙。这次西巡,恐怕折德扆没那么轻松了! 郭绍看魏仁浦一言不发,猜测魏仁浦也不认为有战事发生,否则魏仁浦作为此行的枢密院高官,肯定会对军事行动出谋划策。 折德扆应该不敢动,西北各镇虽多有半独立的格局,主要是节镇内部权力比较大,但依旧奉大周朝廷为主。折德扆一旦妄动,又没有道义和足够的实力,不仅要面对军、还会遭受皇帝号令下西北各镇的围攻。DgLhtOyoTA.COm |